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七篇】

【www.db51888.cn--管理体制】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七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都区地处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区域面积1045平方公里,人口76万人,拥有246个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小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区加大水利工程投入,实施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农村河道三年轮浚计划、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项目等一大批水利工程,总投资达23.8亿元。但由于工程产权不明晰、责任主体不明确,加之管护经费未落实、管护方式粗放等原因,全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弊端日趋显露,主体缺失导致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漠不关心;管理责任不落实导致工程出了问题无人负责;资金匮乏导致不少工程年久失修,效益日趋衰减。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重建轻管的格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一、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目标

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通过推动一项工程一份档案、一份管护协议、一个管护主体、一套管护机制的“四个一”工程,最终实现水利设施“产权明晰、权责落实、经费保障、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机构,升级改革力度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面广量大,牵涉到多个部门,管理体制改革突出“一把手”重视力度。盐都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改革的协调指导和督查推进,细化明确区水务、财政、农委、住建、国土等成员单位工作职责。通过组织召开全区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的形式,对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各镇(区、街道)也相应成立以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任务,时间节点,落实专人负责改革工作,在全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改革格局。

(二)推进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一份档案”

充分调动基层水务站技术力量,组织技术人员,充分对全区43个圩区、855公里圩堤、242公里防渗渠道、6014公里排涝河道、1204座水闸、9507座生产桥、523座灌排泵站以及41座各类灌排渠系配套建筑物测量统计,并进行GPS定点定位、现状拍照、建设主体等信息调查。调查完成后,对所有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录入、分析、筛选,逐个复核,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为改革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推广管理工作多元化,确定“一个管护者”

我区根据小型水利工程基础情况,因地制宜,摸索推广“市场+社会+行政”的多元化管理模式,逐一落实所有小型水利工程的“管护者”。市场化即由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人委托专业管护公司管护,充分利用市场有经验、有技术的管护公司,管用分离。社会化即由产权人委托农民协会或合作社,利用社会资源,技术力量,让受益者和管理者成为利益共同体。行政化即由产权人委托水务站或村集体,在原有管护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管护水平,做到管用结合。通过探索多元化的管护模式,有力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效果。

(四)推行管理工作契约化,签订“一份协议”

根据管护的专业性及设施功能,管护主体可将小型水利工程委托水务站、村集体、协会或委托专业管护公司直接管护,签订委托协议;被委托管理机构与具体管护人员签订管护协议,明确具体管护责任。协议明确具体的管护范围、管护要求、工资待遇、考核制度等内容。在每一件工程醒目位置树立公示标牌,公示管护责任人和监督电话,让群众参与其中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让管护真正落到实处。

(五)推动管理工作制度化,制定“一套管护机制”

多地调研,结合本地工程实情,制定出台符合实际操作的实施方案、考核办法、长效管护细则、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管护范围、管护目标,落实资金渠道、奖补办法,加大考核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长效运行。

三、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成效

通过改革推进“四个一”工程,一是明晰工程产权归属,解决了工程“属于谁”的问题;二是明确工程管护主体,签订管护协议,解决了“由谁管”的问题;三是制定了长效管护细则,明确管护标准,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四是将明确工程管护资金来源,解决了“能不能管”的问题;五是加强考核力度,解决“能不能管好”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产权明晰、管护规范、考核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促进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保证了小型水利工程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克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王金梅.探讨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5.

[3]张攀.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篇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动员会讲话稿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确保在年底前完成产权明晰工作,20xx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小型水管体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的系统工程,我们要高度重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部门配合的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要主动做好本辖区的综合协调、宣传动员、矛盾排查等工作,要树立打破陈规的勇气和决心,克服踌躇不前,顾虑重重的畏难情绪,要敢于碰硬,敢于啃硬骨头,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及时成立领导小组或办事机构,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将此项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具体责任人和各阶段工作时间节点,做到任务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位。

二、科学制定方案,有序推进改革。

XX年是全面推进小型水管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提高思想认识,领会改革精神,明确改革任务,制定并落实改革实施方案是体制改革的关键。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要严格按照省、市的相关要求,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组建领导机构,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制工作流程,绘制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主体责任和管护经费的方法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改革。制定方案的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和领会小型水管体制改革的各类文件精神,吃深吃透,克服认识模糊,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沟通,结合平安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方案。

三、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深化小型水管体制改革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妥善处理农民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加大对改革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水管体制改革当中,让群众了解改革,理解改革。县水利局要开展好改革业务培训,各乡镇要及时召开动员大会,把改革的意图、方法、内容、步骤深入到广大干部群众中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强化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县水利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改革的日常工作,对全县各乡镇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加大与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精心组织,形成合力,切忌改革合力不强,水利部门独臂难撑的被动局面。建立联席会议、互通信息、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各自承担的改革任务和职责,精心安排实施,并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门的办事机构和人员,归口负责改革工作。同时,要加强信息数据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做到改革信息准确、及时、全面、有效。

同志们,小型水管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我们要明确改革任务,坚定改革信心,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这次改革改出成效,改出动力,为全面推进我县小型水管体制改革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论文

简介:本文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实施改革的相关建议。从观念、体制、机制、资产、定位等方面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措施,为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管单位走向良性循环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字: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思考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社会跨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计划经济体制正在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代,国际经济一体化正在深入到国民经济体系的每一个环节中,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观念和管理方式的问题

建国以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程序和规范。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强化水资源调度,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配置是有效的,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后,历时十年,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合理配置资源、优胜劣汰、价值规律、市场竞争机制已经深入人心。但在水利系统中,特别是处于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在很大程度上停滞在原有的思维观念中,习惯于商品生产和工程建设严重依赖上级的行政命令,沿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单位职工吃“大锅饭”、喝“大锅水”、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职工收入差、水土资源的综合经济收益率非常低、注重社会效益的发挥而忽视了自身经济效益的壮大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国家水利产业政策滞后,没有在政策上即时调整、引导水利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范,对水利工程管理如何进入市场研究不深、不透。

(2)、几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无偿用水观念根深蒂固。全社会无偿用水或低价用水观念的转变速度缓慢。

(3)、国家重视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稳定,在商品水的价格上严加限制,将农业产业的商品水支出中的很大一部分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承担。

(4)、将应由地方政府负担的防洪、排涝等公益性支出转嫁给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担。

以上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水利系统职工的思想观念陈旧,缺乏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作风,缺乏发展水利工程的新的管理模式。

2.管理体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四十七万多户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拥有数千亿元的固定资产。初步形成了具有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养殖、种植、旅游等功能要素的,蓄引提结合、大中小并举、地域分布广泛的水利工程体系,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在水利工程的这些不同的功能要素中,从总体上划分为社会公益型和生产经营型两大类。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中又分为中央管理和地方管理,即按行政管理区域划分又按流域(或灌区)划分。地方管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行政管理权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管理权属地方灌区管理部门或跨行政区域的共同的上一级灌区管理部门。

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形成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事交叉、各自为阵、职责不清的管理体制。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和编制、灌区输供水时空分布、灌区水价核定、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供水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之间的责权利不清,出现有利益时大家争着管,有问题时互相推诿谁都不愿意管的局面。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体顺不顺带来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也是致命的,而理顺管理体制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3.运行管理机制的问题。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具有多种功能要素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运行管理中的各种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

(1)、水价的运行机制。按照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的要求,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均按照政策规定并结合自身实际,实施了水价成本测算。实施六年来,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不能按照测算审批的成本水价计收水费,普遍的实收水价只占成本价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虽然水管单位所供的水是商品,其中凝结着商品生产者巨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但却不能从低廉的收费价格中获得合理的补偿,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必然导致水管单位职工的生活贫困和职工队伍的不稳定。水价的审批是由国家各级价格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的,既不能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定价,又不能得到政府的价格补贴,这实际是政府转嫁了水商品成本支出的负担。因此,目前全国水管单位的巨大亏损,其主要原因均是政策性亏损。

(2)、水费的计收机制。多年来,水费的征收都是由地方各级政府以“实物计量、货币结算”的方式实施的,在九十年代后期改为“按亩计量、货币征收”的方式。这在计划经济时期,依靠行政手段征收水费是可行的,但在市场经济时期就出现了许多矛盾。第一是征收主体的错位:由于水具有商品的属性,就不能回避市场经济规律,回避买卖双方直接见面的供需服务关系。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普遍出现入不敷出、财政严重赤字的状况,必然将广大农户所解交的水费用于发放工资、奖金、建办公楼、修学校及地方社会公益设施等支出。因此,普遍出现了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挤占、挪用、截留水费等违纪违规的现象,导致一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欠收水费高达几千万元的严重后果。第二是计量标准的失衡:在计量收费的方式上,长期沿用按设计灌面或八十年代初定的灌面,将田土面积折合为标准亩计收水费。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镇城市化的建设,使田土的比例和各类经济作物的用水量与原有核定的标准严重背离。所以,传统的水费计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3)、水利资产收益划分的机制。在水利工程的单项或单位工程资产中,同一类固定资产往往同时发挥出两种不同的功能效益,如水库工程中的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放空设施等项目,既为防洪保安发挥作用,又为蓄水、养殖、发电、旅游等发挥作用。因此,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各自所发挥的效益就很难用准确的数据进行价值定量,区分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

(4)、水利工程的管理和养护机制。我国的大中型水利工程或灌区大多数都是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建成的,主要是通过大搞群众运动的方式建设,加之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造成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的堤坝和各类水库的防洪抢险任务十分艰巨,水库跨坝、渠道跨塌等事故时有发生。这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机制不顺所造成的后果。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的问题涉及面广、内容多、情况复杂,因此,这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

4.运行管理经费的问题。

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到“以粮为纲”,“无粮不稳”和“水是天上掉的,无价无偿的”观念的影响,加之我国的农业是弱势产业,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所以,水商品的价格一直不到位,而国家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另外,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每年的.复员转业退伍军人的安置,大中专毕业生的分配,又形成水管单位人员增多、机构臃肿、素质低下,根本无法实行水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等社会保障体系,大量职工退休、下岗、待岗后,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我国的西部落后地区和基层水管单位犹为突出。

5.水管单位性质问题。

水管单位的性质经历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生产型事业单位”的过程,长期实行“自收自支”、“以收抵支”的预算管理形式,没有得到科学、客观、合理的准确定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的局限性和国家经济不发达所致。水利工程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的基础。因此,理应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和财力的支撑。由于水管单位管理的内容比较复杂,因此,结合实际界定单位性质就非常必要。光靠水管单位的经营性收入来补偿公益性和经营性的支出是不合理的,也是补偿不了的。就全国水管单位一九九五年新财会制度改革后每年出现的巨大亏损来看,再过一段时期,很可能出现“所有者权益”的全面赤字,多年积累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将被巨大的“未分配利润”赤字所冲抵贻尽。这都是由于水管单位的性质错位和补偿缺位所造成的结果。

二.实施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1.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形势的发展。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首要前提是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的陈腐观念,将原有的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完全依赖计划,依赖行政命令的思维方式转变过来,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价值规律、优化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要素贯穿于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中。特别是在水管单位内部的供水生产、水产养殖、水利发电、库区旅游、水土资源等生产经营实践中,严格按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要求,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合理确定价格,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在重视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生活水平。一定要深刻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根本内涵,要明白“市场经济没有眼泪”的道理。

通过改革的手段,彻底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观点、方法,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想,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形势,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统揽我们的工作,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水土资源、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摆脱水管单位举步维艰的困境,才能在本世纪的前二十年实现水利人的小康目标。但是,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转变观念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坚定信念、循序渐进,做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使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认真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几个关系。

⑴、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体制改革不是要全部

废除原有的所有政策、制度、规范,而是要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释放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工作效率,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改革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稳定、增效、发展才是我们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改革的具体工作,以稳定、求实、创新、发展的态度来面对改革,在改革中求稳定,在稳定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

⑵、行政管理和水管单位的关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

水管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能,划分灌区内的水政执法、渔政执法、水库防洪、灌区排涝、江河提防、灌区管理工作的责权利。水行政主管单位只能依照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依法行政,而不能对水管单位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的过多、过死、过细。而水管单位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水土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水商品生产、销售、管理和服务;同时加强对公益性资产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和完整;做好防洪、排涝、减灾、水土保持等工作,确保公益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真正作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新型关系。

⑶、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关系。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均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综合性功能,其综合效益必然具有公益性效益和经营性效益,在公益性效益中表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在经营性效益中表现出水管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处理好这个关系对社会、对水管单位都非常重要。界定清楚两者的资产量、价值量是这次体制改革的焦点。从公平、合理、科学而言,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等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划分时,可按水库库容的各自占比,或防洪、排涝、减灾、环境效益占灌区范围内平均年度GDP贡献率,或水管单位年度总支出中扣除经营收入弥补支出的占比等方法,客观综合确定公益性资产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量。同时结合水管单位现状、地理位置、经济环境、经济发展速度调整确定公益性耗费的补偿额度,不搞一刀切。

要分别对每个水管单位进行划分和确定,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应承担的补助份额。同时,重新核定水管单位的供水成本价格,分别对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灌溉、城市环境等不同用水类别确定不同的水价成本和价格。并对其中的农业水价的成本价和当年执行的收费价格进行比较,按照实际供水量和收费总额核定差额,将这一部份不应由水管单位承担的差额,由受益的地方财政负担。但是,由于存在全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国家应从全局出发,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大体平衡各省市区的负担份额。

⑷、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中央关注的重点,也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为了保障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和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国家应将不断加大水利工程病险水库的整治力度和大中型灌区的干支渠配套改造防渗力度,以利于水利工程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水管单位一定要抓住这一发展自己、状大实力、提高社会地位的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自身综合经营管理的同时,争取上级各部门在政策、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改革投资体制,将产权、经营权、管理权适度分离,以股份合作、租赁承包、出售拍卖、联营等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为今后的综合经营工作奠定牢固的基础,借以增强自身的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实现水管单位财务状况的良性循环。

(5)、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理顺水管单位管理体制,主要在于外部管理体制的理顺和水管单位内部管理体制理顺两个方面。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各级水行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机构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上下领导关系,条块业务关系通过本次改革是必须理顺的。而内部管理体制则主要涉及到流域内部、灌区内部、水管单位内部的责权利职责划分。这些内部关系的理顺,必须在人事、财务、分配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理顺,为整个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理顺创造条件,做到上下左右关系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水利工程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6)、精简机构和引进人才的关系。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水管单位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清理撤消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办的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下属企业时,必然会出现人员过多而无法安置的现象,而大量的下岗、失业又必然导致水管单位内部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水利事业的发展又将出现急需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吸收。因此,

一方面要坚决压缩非生产人员和超编人员,采取提前离岗休息、鼓励辞职、自谋职业、鼓励脱产学习,轮岗待岗等多种办法,精减人员队伍,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措施,使这批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另一方面按照定编、定员、定责、定岗、定薪的要求,吸收文化水平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到适当的岗位发挥他们的知识才干。做到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职务能上能下。同时实施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3、准确确定水管单位性质,建立符合实际的补偿机制。

理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的重点在于对水管单位的准确定性,必须按照政策,结合实际,做到准确定性。在公益型、经营型和准公益型三类不同性质界定清楚后,绝大多数水管单位均属于准公益型水管单位,而情况最为复杂的也是这一类。由于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发电等经营性功能。因此,要以科学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确定划分公益型和经营型的方法。经过科学的划分后,明确各级财政补贴的份额和自收自支的范围、用途、人员、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管单位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制度,使职工的生产岗位进的来、走的出,退休有所养、下岗有去处。

4.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符合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通过改革,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市场、适应形势、符合要求的运行机制非常必要。其主要的机制是:

第一,在水价的形成机制上按照统一政策,重新核定工业、农业、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分类成本水价,调整实际执行水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水价实行“小步快跑”的办法,加快水价调整进程。使水价的形成机制、调价机制和管理机制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反映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关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第二,在水费的征管机制上,按照“先服务、后收费”的政策,不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减少征管环节,明确征收主体;做到供需直接见面,实行合同制供水,收费到基层。同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的建立乡镇或村社用水户协会或支渠管理委员会,由乡镇或灌区的水利管理站牵头,负责供水、管水、收费,解决供用水的纠纷,形成一条龙服务,真正做到服好务,收好费。

第三,在农业用水机制上,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快计量用水和节约用水的建设,在干渠的直灌斗渠和支渠及重要的分水节制闸安装计量用水设施,改革长期以来实施的按亩收费方式,实行按方计量收费,用基本水量收基本水费、超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促进节约用水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由支渠管理委员会负责某一条支渠的输水、管水、灌溉和维修等工作,配合用水户协会做好水费的征管工作。

第四,在维修养护机制上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企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专门负责水利工程设备、设施、渠系工程的养护维修,将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维修分离,既可精简水管单位人员,节约维修养护经费,又可以提高维修质量,缩短工期,充分发挥工程的运行效益。

第五,在资产管理机制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严密关注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实施动态和静态的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有责任和义务管好用好现有的水利资产,建立健全严密的监督机制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这些资产的管理和创造的收益,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健康、有序、持续的发展。

【篇4】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深化改革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小型水利工程是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粮食生产和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为了使水利工程具有质量保证,必须摆脱传统模式的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体制改革,将技术手段、经济发展、法律效益等方面结合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模式的水平。在当前阶段,农业结构改革在大力进行中,应抓住此机遇,加快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管理体制的改革不仅提高了管理模式的效率,还保证了工程的管理质量;同时,也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

2管理体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基础设施落后,专款资金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不足,部分小型水库连基本的安全设施都没有,由此可见想要水利工程建设的安全得到保障是非常困难的。虽然某些水利工程在防汛道路和管理设施方面进行了除险加固,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分配的资金少等原因,导致很多小型水库不能实现安全化的基础设施管理。就安全隐患来说,要想彻底排除的可能性较小,治理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落后,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加大;同时,无论是除险加固还是设施报废,其成本都比较高,加大了消除安全隐患的难度。某些地区还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多的情况,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影响了管理基础设施的工作进度。

2.2管理人才缺乏、能力不足

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在有限的工作人员中,专业知识理论较强的人员也较少,多数管理人员是理论知识缺乏、技术手段落后,而且专业化的基础管理设施也不够先进,造成了管理模式的落后性和片面性。管理人员的招募地点基本都是在农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素质水平也比较低,另外,没有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培训,这就导致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明确,工作完成的不到位,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小型水利工程对管理人员的高质量的要求。目前,即使多数地区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落后、工作素质不高、思想意识模糊,还是不能贯彻落实管理制度的关键所在,无法承担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责任。

2.3管理资金投入力度小

由于小型水利工程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小,所以管理经费的资金来源的"渠道较少,多数都需要自筹资金进行管理,同时,基础设施的不配套、工程位置较偏远等都可能导致经济效益的减少,管理和维修设施的费用就并不能得到保障。根据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管理维修方面的资金补助政策,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经济并不发达,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数量多的地区,地理位置的缺陷和当地财政资金有限是重点问题,导致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资金不能全面落实。如果管理资金的缺少导致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和处理,就会导致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影响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周边安全。

2.4监理验收工作敷衍

由于投招标管理制度的落后,水利工程被分包单位多次转包,管理费用仍旧再增加,工程项目的投入资金与实际不符,最终造成工作人员偷工减料的行为,验收人员的检验工作不能全面的发挥到位,很多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带来了很多项目工程的安全隐患。同时,工程体制的不完善导致了验收工作的不到位,监理验收人员没有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每项工程进行质量检验,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标准模糊、监督力度不够、检验能力有限。

3深化改革管理体制的措施

3.1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手段

(1)相关部门一定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巨大意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供资金不同程度的投入,为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保障。(2)设立有效的水利站点岗位,制定明确的目标任务,实时把握站点设施的工作状况,提出设施维修管护计划,拟定相关合同,使其具有法律效益。(3)贯彻落实水利工程建设的相关政策,建立专业的基础设施管理队伍,保障水利设施的安全运行工作,管理人员必须全面落实责任制度,积极主动承担管理设施的义务。对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设施的质量水平,还可以完善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制度。

3.2提高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能够长期维修管护的关键在于管理人员具有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培养优秀的管理团队,引进先进的技术水平,丰富专业的知识理论,广纳招收理论强、技术高的工作人才。根据各核心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工作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强化各类工作的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每个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在管理工作方面,要分配合理的项目资金,将水管工作、河道管护工作归纳为业务培训的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从而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3.3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由于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导致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要加强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可以拓宽资金投入的渠道。(1)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将小型水利工程在需要的资金在财政收入上的比重提高,保证长期有效的投资机制;将公共财政作为主体,落实好小型水利工程每个项目的公共财政资金,保证经费到位;将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断置换,使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不断增加。(2)全面引入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引入需要扩大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力,可以以产权改革作为契机,对于工程设施的承包、拍卖或者租赁等都可以进行产权的变更。(3)加强信贷资金机制。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可以通过金融政策获取资金投入,将金融与财政结合,建立不同资金融合的投入机制,对于具有政策性的金融机构,在税收、补贴等方面要实施不同的政策。

3.4完善监理验收体制

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理验收制度是提高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之处,可以防止施工人员偷工减料。监理验收制度需要应用在实践上进行完善,对于监理验收人员必须要求持证上岗,加强培训,提高工作素质。通过合理规范的招标计划选择符合要求的监理验收单位,综合多种手段和规定进行监理验收工作,提供质量保证。总而言之,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各部门必须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加强各项管理,从而深入的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4结论

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支撑,还是保障生态环境的重要前提,其具有广泛的公益性、战略性和较强的基础性。因此,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不仅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影响了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和国家发展的前进步伐。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与供水、防洪、粮食等安全工作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将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置于醒目的位置上,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揣时,蔡超万,刘时等.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重要性[D].湖南水利

[2]张晓都,梁年光.对于水利工程发展对策的探讨[M].安徽水利水电,.6.

[3]王成捷.对发展水利经济的思考[J].江苏水利水电,2012.

[4]朱过语.统筹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N].浙江水利,(23).

[5]王来中,秦熙安.最严格水资源安全管理需求的管理制度框架[J].黄河新闻报,(6).

【篇5】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论文

1.前言

河南省为了解决全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期存在“投入少、项目散、发展慢”的弊端,财政部、水利部通过整合资源以及集中资金的方法,加快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做好了铺垫工作,加快了今年的小农水改革步伐促进了改革的快速发展。

3年来河南省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8万多公顷,其改革力度仍在逐年增加,旨在建立健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将围绕“小农水”工程的产权制度,“小农水”管护主体责任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责任,加快“小农水”工程管理的社会化改革进程,引导“小农水”走向市场,实现其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

2.工程产权方面改革措施

2.1在工程产权方面明确规定,村集体或农村用水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工程,由国家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归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组织所有。

工程坚持民主决策、自愿申报的原则,把群众同意作为立项的最基本条件,秉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在规划区内以村为单位开展竞争立项、优胜劣汰的制度,在项目方案、机制创新、保障措施、项目管理、资金整合、资金监管方面以及以往在项目建设管护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的基础上,选择农民积极性高、基础工作扎实以及基层组织得力的村组集体或协会用以开展重点县项目建设。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是申报项目的先决条件,同时同步推进小农水工程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既管当前,又利长远。小农水工程建成后分出类别同时确定产权,并由县政府颁发产权证,以确保工程产权明晰、管护到位、永续利用。

2.2股份合作制“小农水”工程,产权按股本或合同约定界定

它的界定要严格参照“股份合作制”相关的办法来组建法人实体,其中的每个人都平等持股,合法经营,实体劳动者与产权所有者相结合,采取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的办法。以这种管理体制明确所有者的权、责、利,使产权分明,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对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有较强的内在经营活力。另外吸收有钱的“大户”投资入股以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给予合理的投资回报,但要严格防止供水垄断现象或利用公共设施的建设来牟取暴利。政府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补助,以鼓励农村小农水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参与小农水的建设管理。

2.3村委会组织农民投资建成的工程,产权归农民所有

村委会组织农民投资建成的工程,产权归农民所有它不按乡、村行政区化组建,用水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既是建设者、所有者,又是受益者,这种方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村委会组织农民投资建设,就是大家可以出钱或出力,也可以通过以物易工、以资易工、以工易工、以工易水,每个成员的权利、责任和应尽义务都应该严格按章程办事,这种形式机制灵活受法律保护。政府可以进行鼓励指导,培育规范的农民用水 意识,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4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农田产权归个人所有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实行自己建设、享有、管理、使用的体制,有些农户的水用不完,可以平等协商,按照有偿服务的原则,调剂余缺,追求工程和水资源的最佳效益。这类工程属于农民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

2.5争议产权由上一级政府委托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协调界定,也可提请法院裁定

3.改制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运行问题

长期以来,水利工程中经常出现重建设轻管理,缺少修护的现象,因而导致许多的小型水利设施带病运行,特别是用户较多,生产能力较差的灌溉排水工程的管护责任难以落实,造成大量的国家资源浪费。一方面农民参与小农水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群众没有统一的思想,而且基层干部缺少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经验,同时民主管理意识不强,使得管理效率低下,成果不显著;另一方面建设管理职责划定不明确。水利部应统一管理小水利建设,但是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受发改委、国土、财政、水利部门等的制约,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3.2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方法的问题

小农水的建设中常常出现资金被挪用,达不到充分利用资金的目的。因此在小农水设施建设中,要顺利推进小农水建设,节省投资,确保质量,提高效率,就应该正确引导,管理规范,同时制定出台小农水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的申报、立项、组织实施、验收等过程,明确操作程序和时间安排;尽早确定每年项目的立项和投资规模,便于项目县地方财政预算的配套资金能及时落实。

3.3资产界定和评估问题

小农水工程的固定资产具有特殊性,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农业,因此对资产的划定应有明确的标准和原则。现有的小农水工程绝大多数是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对小农水进行评估,由谁来评估,按照什么标准进行评估,直接影响到小农水的价格。因此要依法正确的对小农水工程进行评估,才能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需要有专门的资产评估小组,具体负责资产的审定,为小农水的拍卖或租赁承包提供基本数据。

3.4水价的制定和管理问题

小农水改制后,农业用水价格不能再按照以前的计算标准,不计入利润和税金,只核定补偿成本和费用,而要考虑经营者的生存发展,来重新确定水价,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来确定这一问题,致使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有人反映水价过高,给小农水的建设改革带来困难。因此要进一步明确各主管部门对水价的管理权限,挤出水费中不合理的水分,还水价本来面目,从而为水价调整预留空间。

3.5坚持群众自愿,民主决策的原则

中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等特点,所以,在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发展,始终把群众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明晰产权的前提下做好资产评估,根据水利设施的特点、规模、运行状况和效益等情况,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合理确定租赁费、承包费、拍卖底价,对社会公开竞价出售。

3.6政府作用小农水的改制是利用市场的手段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改制后的正常运作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为了保证投资回收、运行维护管理和更新改造经营者在一定范围内制定水价,标准会随通货膨胀而浮动,有时会出现水价过高的情况,政府应对农民进行一定的补助,起到调控的作用。这次改制涉及很多方面,受社会经济、思想理念、政策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改制的步伐和力度不仅依靠政府的支持,还要有健全政策、法规的保障。在这项工作中的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改制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快改制的步伐,巩固改制的成果。

4.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4.1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提高了农业效益和经济效益省、县、市、区和农民共同筹资建立引水渠、水塘、水窖等饮水设施,解决了用水的问题,同时一些地方还发挥当地的优势,种植合理的作物,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提高了农民的收益。

4.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在项目实施中,政府还注重水工程的环境文明,把水利工程当成田间风光的一部分,成为环境中创造新亮点的媒介,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4.3促进了小农水的建设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是国家、集体所有的“小农水”工程管理与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不相适应,这不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而且也制约了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发挥。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产权体制的改革,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搞活了经营权,提高了用水效率,工程完好率大大提高。

5.结束语

通过项目实施,真正受益的是农民群众,因此做好宣传,做好群众工作,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关系到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及工程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是质量,只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加强工程项目后期的管理,才能使项目充分发挥其效益,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参考文献

[1]郭小凤,巩爱锋,杨书峰.浅谈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J].科技风,(24).

[2]范晏岗,李铭杰.论水利工程管理及其改革措施[J].陕西水利,(04).

[3]王大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1(17).

[4]梁承龙,杜金萍,刘长花.高唐县小农水重点县建管经验及建议[J].山东水利,2011(06).

[5]蒋明建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探索[J].农村经济,(07).

[6]李少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状、成因及对策探讨[J].河南农业,(12)

【篇6】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1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概况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不仅仅是指对农田进行灌溉的设施,还包括蓄水设施、防洪设施以及农村的生活供水等多个部分,与大型水利工程相比,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比较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占地面积在总国土面积中所占比例比较大,所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分布范围就比较广,由于其工程规模比较小、建设比较方便、工程成本比较低,在抵御自然灾害、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在农村的发展建设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地的农村建设中。

1.2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做好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作用,最大化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变化,原有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和不足,对其体制进行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通过对当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合理的改革措施,对管理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更加科学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管理体制,使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篇7】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探讨论文

1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1.1改革目标

计划到,基本扭转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制度健全、管护规范的工程运行机制,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工程管护经费保障机制,科学考核、奖惩分明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

1.2改革任务

一是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二是签订运行管理合同,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三是建立健全管护制度,严格抓好管护责任落实。四是落实工程管护经费,研究确定资金使用办法,确保资金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益;五是建立以委托管理为主的工程管理模式,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基本功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实施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六是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维修管护监督考核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确保工程效益发挥。

2主要做法与取得的成效

2.1创新工作措施,解决水利管理体制滞后问题

一是摸清家底,登记造册,建立起小型水利工程项目库。组织对辖区内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摸底。二是理清关系,明晰管理使用权,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责任。针对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资产难以界定、土地难以确权划界的实际,即墨市通过发放管理使用权证、签订运行管理合同明确工程管理主体和管护责任。三是落实管护经费,建立保障机制,确保工程效益长久发挥。按照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完成了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核定工作。管护经费列入全市年度财政专项预算,建立起稳定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

2.2创新管护模式,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和长效发挥

一是先行试点,规范运作,全面推进。即墨市选定最有代表性的田横、大信两镇作为试点,探索出“摸底调查→制定方案→确权发证→选定模式→管护到位”的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易于操作、群众满意的改革路子。二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分类实施。针对水库、塘坝、拦河闸坝、海堤、河道等大多具有防洪抗旱排涝纯公益性、基本无经营收入、管理使用权主要划归镇的特点,主要委托镇政府统一管理;对具备一定经营收入条件的,鼓励采取承包、租赁等方式,搞活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经营权;对已外租赁、承包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租赁承包协议进一步完善,确保其工程安全、公益属性、生态保护等基本功能。三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严格监督。即墨市印发了《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等工程管护制度与运行维护建管方案,指导各镇、村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确保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同时进一步建立起科学考核、奖惩分明的工程管理监督机制。

2.3强化组织协调,加强行业监督和业务指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机构。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部署会议,制定实施意见,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市水利局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统筹协调各部门和镇村,合理处置各类复杂问题,切实承担起工程管理、运行维护的监督管理职责,建立起技术指导常态机制。各镇相应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改革的各项工作。二是强化培训指导,提升管理水平。在指导各镇按照各项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工程管护同时,开展了管护人员选聘和培训工作。目前400余名管护人员全面到岗到位,切实提高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能力和水平。三是扎实做好宣传,坚持阳光操作。利用电视、报纸、宣传栏、群众大会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动员,并广泛征求镇村干部群众各方意见,科学合理确定改革方案,并严格按程序推进,确保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3经验与体会

3.1各级高度重视是推进改革的前提

在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青岛市“一月一督查,双月一考评”,并将考评结果通报各区、市政府的做法对推进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即墨市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以赴确保了改革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3.2管护经费落实是实现改革目标的保障

管护经费不落实,改革将成为空谈。即墨市对仅承担防洪除涝任务的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其管护经费全部由财政承担,其他各类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其管护经费由工程管理使用权所有者或工程运行管理者负责筹集,财政按1:1比例给予补助,而财政补助资金由青岛市、即墨市、镇三级财政按2:1:1比例共同承担,有效解决了管护经费的落实问题,保障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3.3有效使用资金是确保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

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财政补助资金)遵循“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专款专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市统筹安排使用,既确保水利工程有人看护,有人管理,防止人为破坏,又可解除其险工隐患,确保工程正常运行、发挥长效。

3.4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是改革的有力支撑

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实行考核验收制度,采取日常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日常检查由市水利局负责,采取定期巡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整改,整改情况与管护经费挂钩。年度考核每年进行一次,由市水利局牵头,市财政、审计等相关单位参加,考核结果全市通报,实行奖优罚劣。目前,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效显著,但即墨市小型水利工程量多、面广,有众多小型水利工程尚未纳入改革范围,全面实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建立小型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机制仍任重道远。

本文来源:http://www.db51888.cn/lunwendaquan/640664.html

  • 相关内容
  • 03-03 个人事项出现问题的检讨书范文五篇

    检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jiǎn tǎo,一指检查自己的错误言行,二指总结研讨,三指查核、整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事项出现问题的检讨书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03-03 手机被抓检讨书1000字部队【三篇】

    书字,读音:shū zì,汉语词语,指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手机被抓检讨书1000字部队【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03-03 执勤哨位玩手机检讨书检讨书集合3篇

    哨位,汉语词语,读音shàowèi,意思是哨兵警戒时所在的岗位。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执勤哨位玩手机检讨书检讨书集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3-03 大国外交观后感精选3篇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战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要求我们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对外工作理念,使我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国外交观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3-03 光荣与梦想观后感三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多部主旋律献礼影视佳作被提上了日程。《光荣与梦想》是其中之一,该剧所包含的历史人物多达400余位,重要角色皆邀请了行业内知名演员出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光荣与梦想观后感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db51888.cn 代笔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代笔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