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读后感汇编3篇

【www.db51888.cn--邓小平理论】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邓小平理论读后感汇编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理论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前夕,是这一理论的准备和初步提出的阶段。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把我们党和国家从危难中拯救出来。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方面的后遗症还很严重,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百废待兴。为了清除“左”的思想影响,党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讨论。通过这场讨论,我们党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冲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任务;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决议在系统总结三十二年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道路的十点经验。这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

      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这一理论初步形成的阶段。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党的十二大报告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代化”、“高度民主”、“高度文明”三位一体,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大建设一起抓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改革开放在全国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和基本国策。党的十二大以后,邓小平理论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强调实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从而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更加全面。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明确提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并明确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至此,我们党已经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有了比较充分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

      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到十四大,是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的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首次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了十二条原则,系统地阐明了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这十二条原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1年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又在十二条原则的基本建设中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经验,鲜明地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从而使邓小平理论的主线和轮廓更加清晰。这个谈话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新飞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高的理论层次,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作出科学的概括。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提出了清晰的基本框架和实现的总体规划,不仅使我们有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而且对进一步丰富邓小平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篇: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邓小平不仅创立了深刻丰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创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表达风格,他把博大精深的思想蕴含于简洁明快的讲话、谈话中,使理论以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径传播开去,为亿万人民所接受。

  在这里,我们选取邓小平几个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著名观点,请省委党校教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张星炜加以点评,让我们再次领悟邓小平理论给我们提供的智慧之源。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出处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的著名观点。最早见诸文献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怎样恢复农业生产》一文中。

  背景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广大农民群众遭受饥荒之苦。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些农村放松了对农业生产的控制,实行包产到户。然而,包产到户很快受到批判,认为其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是走资本主义道路。1962年7月7日,邓小平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提出:“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农民能够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多搞点粮食,把经济作物恢复起来。”邓小平认为,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他还借用一句四川谚语说明自己的观点:“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点评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挫折以后,邓小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引导中国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思路,即: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方面和环节。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就采用哪种生产形式,并且要使这种生产形式在理论上、制度上合理合法起来。二三十年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也是用这一基本思路来指导中国改革和发展生产力的。

  “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出处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作了讲话后,又即席讲话的要点之一。收录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一文中。

  背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消除了人们的“恐富”和怕“冒尖”心理,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投资热情的高涨,激发了各阶层人们勤劳致富的热情和市场经济的竞争与效率意识,大大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点评这一导向性的大政策,克服了过去在分配政策上主张“大体平均”所导致的共同贫穷的消极后果,推动了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共同富裕的基础。邓小平在大力倡导“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大政策的同时,也强调指出,要始终不忘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这一思想,既强调了在政策上承认个人收入分配差别存在的合理性,又强调了要防止个人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悬殊而引起两极分化、分配不公,强调了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的有机统一。

  “我们的方针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出处1985年3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的谈话中所讲。最初的谈话,在“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有“摸着石头过河”一句。

  背景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一个经济落后、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要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的经济转向全面开放的经济,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点评“摸着石头过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看,就是“实践论”。为了搞好改革开放这个大试验,既要胆子大,又要步子稳。所谓胆子大,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搞下去,不丧失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所谓步子稳,就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及时总结经验,犯了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改正,继续前进。按照小平同志的这个思想办事,我们就一定能够大胆而又稳妥地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出处1992年初,邓小平在《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简称“南方讲话”)中提出的著名论断。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严峻考验。许多同志思想上产生了混乱,纠缠于诸如姓“社”姓“资”的问题争论中。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讲话中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了判断政策恰当与否的一个关键性的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发展。这个论断拨云见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上了正确轨道。

  点评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发展才是硬道理”有两层含义:一是少做无谓的争论,要多做实事;二是告诉我们只有发展了才能解决一切问题。邓小平对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有许多重要的论述,这些光辉思想和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 邓小平理论读后感

  8月22日,一个既平常又不平常的日子。说它平常,是因为每年都有这个日子;不平常,是因为这个日子与一位世纪伟人联系在一起,它是邓小平的诞辰日。人们不会忘记,是他以巨人之手推开了历史的闸门,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道路;是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邓小平的名字命名的这个理论,是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光明大道的理论,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理论,是使社会主义焕发勃勃生机的理论。这个理论,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一份最可宝贵的财富。

  时代的选择

  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之所以宝贵,正是因为这一理论是实践的呼唤、时代的要求。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准确地把握和解决这些课题,就会把思想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把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他的名字始终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紧紧相连,他所创立的理论始终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紧紧相连。

  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与发展已逐步成为时代的主题。面对世界发展大势,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究竟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时代选择了邓小平。邓小平以他巨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慧,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巨轮破浪前行。

  让我们记住那些影响中国前途命运的历史瞬间:

  1978年底,邓小平大声疾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邓小平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响亮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春天,针对人们对姓“资”姓“社”问题的思想困惑,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幅幅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生动记录了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之路的伟人风采;一段段振聋发聩的话语,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极大的解放和提高;一项项重大的决策,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正是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党的十四大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党章。

  光辉的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搞清楚的根本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围绕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艰辛的探索。从照搬苏联模式,到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再到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答案: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精神文明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立足中国国情,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反复强调: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论述,解决了诸多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形成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

  成功的实践

  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推动伟大的实践。有了邓小平这位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有了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打开了局面,赢得了辉煌。

  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改革;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从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古老的中华大地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农村变了,城市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变了。千百年来一直未能解决的吃饭问题解决了。今天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科教文化、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对于亿万中国人民来说,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

  “邓小平是一位了不起的伟人。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他将亿万中国人民带上了一条繁荣富强之路,功劳卓著。”“他领导了一场伟大的变革,国家、民族,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受益。”“邓小平是一位伟人,他所提倡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中国人民这样评价他。

  “邓小平的一生是非常伟大的一生,他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成为举足轻重的国家,他的功绩受到全世界赞颂。”“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和中国的国界。”国际友人这样评价他。

  中国各族人民正在邓小平开拓的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最好的纪念

  中国人民在富裕起来的生活中认识了邓小平理论,在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上选择了邓小平理论。如果没有邓小平,没有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所开辟的道路得到了延续,他所创立的理论得到了发展,他所开创的事业得到了推进。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为民、务实、清廉,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纪念一代伟人邓小平,不仅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继承和推进他的思想和事业。今天我们纪念邓小平,要格外珍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珍惜得来不易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把深切的缅怀之情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把他所开创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谱写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对邓小平最好的纪念。

本文来源:http://www.db51888.cn/dangtuanfanwen/560634.html

  •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 Copyright @ www.db51888.cn 代笔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7136666号
  • 免责声明:代笔范文网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并不带表本站观点!若侵害了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48小时内删除!